發布時間:2022年11月-29日
父母口中經常提到的“羅圈腿”,學名又叫O型腿或者是膝內翻。
對于“羅圈腿”,小編主要和大家分享以下幾方面的知識。
1、羅圈腿到底是怎么形成的?
2、如何判斷孩子是不是羅圈腿?
3、羅圈腿要怎么預防?
4、羅圈腿的常見誤區。
羅圈腿的成因
1、寶寶缺乏維生素D
寶寶體內缺乏維生素D的話,就會影響鈣質沉積到骨骼里,進而導致寶寶出現羅圈腿。
2、不良的外力影響
寶寶出現羅圈腿,其實更多是因為膝關節內外兩側的肌肉力量不均衡導致的。
首先爸媽需要知道,就算是超模的腿都不可能像吸管那么筆直筆直的。
其次,小寶寶的腿多多少少都會有點彎,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
因為寶寶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肚子的空間實在有限,所以寶寶的雙腿就要一直蜷縮著,這就導致寶寶出生后雙腿會微微彎曲,看著特別像羅圈腿。
這樣的“圈”會隨著寶寶長大而逐漸消失,寶寶的腿型大概在4~5歲才會定型。
怎么預防羅圈腿
1、避免過早扶站
就羅圈腿而言,如果家長過早扶站,此時寶寶的肌肉對骨頭的保護能力還很弱,并且寶寶的骨質偏柔軟,容易受外力影響而變形,久而久之,就會導致寶寶變成羅圈腿。
2、避免托著寶寶蹦跳
除了上述的過早扶站,部分家長還喜歡托著寶寶,讓寶寶在自己腿上蹦,這種親子互動游戲小編也是不建議的。
這種托著寶寶在自己腿上蹦跳的方式,雖然有別于過早扶站所帶來的緩慢而持久的不良影響,但是這種短暫迅猛的外力沖擊也是不容小覷的。
同樣可以導致寶寶羅圈腿。
所以,咱就安安分分陪寶寶就成,別這么鬧騰了。
3、避免使用學步車
很多家長為了省心,都喜歡用學步車幫助寶寶學習走路。學步車的構造大家都知道,就是一個圈,然后中間有條寬帶子把寶寶兜著,寶寶就靠著這個圈和這個帶子,在里面蕩秋千似的晃悠。
然而,寶寶在學步車里腿壓根兒蹬不直,加上圈和帶子施加的外力,寶寶的雙腿在移動過程中受到的力是不均衡的。
長此以往,除達不到學步的作用,還可能導致羅圈腿。
如果寶寶已經能夠自主站立,并且他想嘗試走路的時候,家長可以給寶寶買助步車來代替學步車。
羅圈腿的相關誤區
誤區1:穿紙尿褲會引起羅圈腿
替羅圈腿背過最多黑鍋的“背鍋俠”當屬紙尿褲了。
比如說有些人看到寶寶穿著紙尿褲,兩條小腿兒彎彎的跑來跑去,就直截了當地說:“看,這孩子是羅圈腿,一看就是穿紙尿褲穿的!”
小編在上面已經提過,小寶寶腿有點彎這是正常的生理現象,會自然消失的。
另外,羅圈腿是因為膝關節出現了問題,但是紙尿褲是在大腿兒根兒穿著,這都不是一個地方,賴不著人家紙尿褲。
誤區2:綁腿能讓腿變直
對于大寶寶甚至成人來說,綁腿會不會管用育姐還真沒研究過,但是如果是小寶寶,小編可以很負責任地告訴你們,綁腿是不會讓寶寶的腿變直的。
另外,因為綁的過緊血流不暢可能帶來的一系列嚴重后果也可能是很嚴重的,即便你綁的不緊,那如果長時間受到這種不良外力的影響,很可能導致寶寶髖關節發育不良。
因此,這種很有可能適得其反的事兒,當媽的還是盡量別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