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年11月-29日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長認為孩子愛生病、長不高、身體弱等等,是因為吃得不夠、營養吸收不好。其實我們發現孩子大多數是吃得太飽、吃得不科學才會屢屢生病的。
我們中醫就有一句話叫作“飲食自倍,脾胃乃傷”。意思就是由于小兒飲食的不節制,而使脾胃造成傷害。小兒食積就是由于小兒喂養不當、內傷乳食、腸胃功能停滯,引起的臨床最常見的脾胃疾病。 今天跟大家分享如何用小兒推拿手法來輕松解決小兒食積的問題。
小兒食積,在中醫領域被認為是小兒的“百病之源”。很多孩子總是小病不斷、身體抵抗力下降的原因,都是食積引起的。據統計,86%的6個月~6歲的孩子都有過食積癥狀。 1. 掌握體溫——每天小孩睡覺后要摸摸他的胸口和腹部是不是比其他地方熱。如果是,就要小心了,因為食積發燒和感冒發燒不同,一般都是胸口先熱起來,這時候量量體溫,通常是36.8攝氏度或者37攝氏度。估計再有兩天,就會發燒了。再者就是胸口、手心、腳心溫度比較高,這在中醫上叫五心煩熱,也是內積化熱的癥狀。 2. 看大便——每天觀察小孩的大便,是稀還是稠,色是不是和前一天的不同,有沒有增多次數。如果正常一天一次,忽然三次,這也是前兆,不采取措施,第二天估計就要拉肚子。正常的大便是香蕉條樣的,忽然發綠,或者不成形,或者有塊狀的,都不正常。 3. 看舌苔——每天觀察舌苔,如果舌苔忽然變厚,或者一塊紅一塊白,還有黃苔,也是脾胃出問題了。 4. 看鼻梁——看孩子的鼻梁,是不是有青筋,如果平時沒有,忽然出現,那離食積也很近了。 5. 看下眼皮——如果下眼皮忽然腫脹、發青,也是脾胃出問題了,食積了。 6. 看眼睛——那兩天眼睛沒精神,像睜不開一樣,有一小部分是單眼皮忽然變成雙眼皮。 7. 看睡眠——如果孩子平常睡眠都很好,忽然夜里翻來翻去,一會兒一醒,也要注意,中醫有句話叫胃不和而臥不寧。 8. 咳嗽——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積食過久,脾胃虛弱,日久就容易生痰,導致咳嗽不止。 9. 聞口氣——孩子忽然口氣很重,食積了。 10. 腹脹——沒吃什么東西,肚子也很脹,也是食積了。幾大信號表明,你的孩子可能食積了!